“——唉!说这些也是无用,她是个精细的人,自然是把文书都准备得好好的,法律风险全都规避掉,你们要和她斗也难,银花,我劝你认栽自首去,翻供了下南洋罢,你这个伪证的罪名不轻不重,自首还能减等,去了南洋,重新开始,那几两银子便算了,不要它了,让庄夫人他们夫妻斗去,一锅配一盖,狗咬狗的热闹,你们往里掺和什么劲?”

她这是把肺腑之言都说出来了,也不管银花能不能听进去,自认是仁至义尽,徐晓莹也不管银花的反应,低头把余下几个馄饨大口嚼吃了,一抹嘴起身就走,银花似乎想追,却又被什么耽搁住了,她回头看了一眼,见一个年轻男子扯住银花,在和她对话,却也看不清是怎么回事,便抓住机会,大步流星地回了办公室,把东西一收,骑了自行车去学校上课。

这天下午,她上了数学、历史和文学三门课,徐晓莹瘦马出身,文化水平自然是不低的,这几年下来,她有些课程已经上到中级班后段了,学生人数越来越少,便不是日日开班,而是每周排课,譬如历史课,中级班第十单元到第十五单元就一个老师,他每周会上四次同样的内容,学生只要有一节课可以来上便行了,就算是出差耽误了课程也不要紧,譬如出差一个月回来,第十单元到第十三单元都讲过了,那就再等一个月,等第十五单元讲完了,老师会重新回来讲第十单元,到时候再跟着去上课就行了。

这样做的好处,自然是明摆着的,方便,只要是教材都用的一样的,到哪里都能接上原来的课程,很适合买地这里频繁迁徙调动的情况,只要是想学习,进学校来都有适合的班可以上。坏处则是一直在更换老师,难免有点零碎不连贯的感觉。

再一个,就是每个人的学习都只能自己把握,倘若自身的意志不够坚定,学校这里是没有师长督促的,很可能就这样弃学。学校,似乎变成了一视同仁传输知识的工厂,谈不上什么言传身教,熏陶美德,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很淡泊,同学更是频繁更换,原本在敏朝看得很重的天地君亲师,以及同学、同年这种人脉,在买地这里就完全谈不上了,又加上大户分家、迁徙频繁,很多人都感到买地这里,人情淡漠,虽然云县等地繁华胜过京城,但却给人以一种孤独而不近人情的感受,这又比不上记忆中的童年了。

自然

章节目录